粤谚云“初一龙船起,初二龙船忍,初三初四游各地,初五龙船比,初七初八黄竹歧,初九初十龙船打崩鼻。”端午扒龙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从清代起,广州水乡各村就开始形成一套非常严格讲究的规矩和不厌其烦的仪式。时至今日,只有远郊的部分村落,仍然严格遵循着这套古老习俗。
在过去的半个月,南都记者兵分多路,分赴番禺、白云、天河、海珠等地,试图揭开这套最古老、最繁琐龙舟仪俗的神秘面纱。原来,除了广为人知的赛龙外,广式龙舟节还包含藏龙、起龙、采青、趁景和散龙,一共六个篇章。
潜龙勿用·藏龙龙藏水中越藏越靓
清晨,大部分村民还在睡梦中,海珠区龙潭涌边,鼓声鞭炮声划破古村的宁静。河涌深处,沉睡一年老龙在这天将被唤醒。俗称“起龙舟”,又叫“请龙”。
岭南气候湿热,普通木制品容易发霉,南越先民发明了独特的“藏龙”技巧:把龙舟藏于涌底,用湿滑的河泥包裹船体。龙舟一般用柚木或坤甸木制作,木材的密度较大,在水中越浸泡越坚实。龙潭村70多岁的白超钜老人记得,他们村最老的坤甸龙已过百岁。
传统民俗观念中,龙舟就是一条真龙,所以端午期间的各项仪式都有专门称呼:捞出龙舟要说“起龙”,“起”与“喜”同音;龙舟进水不能说成“龙舟下水”;不能“抬”龙舟,只能“揪”;龙舟活动结束后把龙舟放回原处叫“藏龙”,而不能叫“埋龙舟”。
也有一种说法,最好的藏龙地点是杧树下,并且一定要是岸边多树的地方,这样落叶多,泥土中的养分也多。越好的龙舟,船身越乌黑发亮,而深埋在杧树下淤泥中的龙舟,船身也更为黑亮。
端午扒龙舟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十,最长也不过到农历五月十五。一般到十五之后,各村的龙舟就陆续偃旗息鼓。传统藏龙是把龙船中央的水塞拔掉,待龙船身慢慢进水,最后整条龙潜入水中,头尾再堆上硬泥块。
藏龙是对龙舟船体的一种保养。龙舟的龙头龙尾和船身则是分开保存的,船身一般是藏在水里,而龙头、龙尾则供奉在各村的祠堂或者庙里。不过,有的杉木龙则架起放置在桥底阴凉处存放,有的村还会将龙舟送回龙舟厂保管。
正是有藏龙,每年的端午节前夕才有了起龙。
见龙在田·起龙起坛祭神恭请老龙
民谚云:“四月八,龙船透底挖”,意思是这天要把深埋涌底或池塘里的龙舟挖起、洗净。58岁的白云区鸦岗水上人洪叔说,老一辈都知道,四月初八原是农村水牛生日,村里的看牛人全被宴请。大庆典的意头好,很多村也就将“起龙”合定在这天。
鸦岗村的起龙仪式在早上就开始,十来位男丁守候在“龙船涌”,领过利是后就开始下涌,弓腰掏塘泥、舀涌水,龙舟随即浮起,再用柚叶或艾叶水拌上涌水,洗净“龙身”,上午11时左右才暂告一段落。村中老人也在旁用涌水帮孙子洗身,希望能沾到灵气。
起龙过程,香火、鞭炮等祈福的道具必不可少。村民先是备足酒肉祭品起坛祈福,派一代表上香,祈求往返平安,同时从头到尾向船和人洒过柚子叶水,寓意“干干净净”。起龙的主角只有男人,家里有白事或妻子怀孕的都会自觉回避,决不能上船。十来男丁坐好,其他人帮手抓起大块猪油,将船身外围涂得光亮润泽。
起龙后,最重要是船头和船尾提前放足祭水神的“水饭”,每遇桥梁、三岔河口头尾均要撒一砵。“屋企拜神用酒菜、用碗,拜水神要用斋肉,而且必须用瓦砵,实在没有就用胶袋,就是不能用碗。”洪叔介绍,所谓的“水饭”,其实是煮好白饭、瓜粒、半肥瘦肉粒、豆卜煮好放进瓦砵,还要放一扎香烛,包括3支香、一对蜡烛,若干元宝、金银,最重要是放一条路钱。“这是买路钱,跟现在上高速交路费一个意思。”
终日乾乾·采青推水采青唤醒龙舟
沉睡了一年的龙舟修补装点好后即整装待发。但经过一年沉睡,“睡龙”难免有点头昏脑涨,这时候便需要办个仪式使龙舟神清气爽,这个仪式便是推水采青了。
推水采青,是龙舟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仪式。采青仪式就是将摆放在祠堂的龙头、龙尾、罗伞、锣鼓拿出来,拭擦、翻新上油,然后把一束青壮的禾青(禾苗)采回来。再进行拜祭,祈求五谷丰登、平平安安。
杨箕村玉虚宫的庙祝公说,禾青半个月就能长得很粗壮,但期间绝对不能让女人碰到。采青是要选时辰的,但时辰一般是各条村在很早之前就定下来的。
采青完毕,还要进行推水仪式,按照传统,完成“推水采青”这一仪式,端午的“扒龙舟”活动才正式拉开序幕。
推水之前,村民要先燃放鞭炮和焚香祈福,再陆续把龙头、龙尾、锣架、罗伞、神斗放置在龙舟上。最重要的是在龙舟头尾都放上一盆禾青,这时,龙舟的扒仔已经在船上各就各位,彩旗飘起,锣鼓炮仗声震天“推水”仪式顺利开始。
或跃在渊·趁景老表相聚脉通天地
龙舟景是龙舟的大集会,也是一个宗族的盛事。龙舟景体现的是农耕社会中人与人的亲近,因为招景招来的是亲朋好友。每年,让兄弟龙舟汇聚一堂热闹一番,让村与村、社坊间得到一次真情厚意的交流。
所谓龙舟景的景,其实并非摆设装饰,而是指一个供“老表”之间相聚的地方。“招景”是向兄弟村发出邀请,兄弟村收到主办龙舟景的龙舟会的邀请,欣然接受,决定参加,就叫“应景”。龙舟景当日,如约派龙舟前往主办龙舟景的村落探访,就叫“趁景”。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龙舟活动讲究一定的礼节,“趁景”更有一套默认的礼数。
趁景的龙舟即将进入龙舟景,船上的长老会示意船员放鞭炮。今年79岁的杨箕村长老李铭灶说,这是要告诉对方“老表,我们来了”。
有龙舟来探亲,主人擂鼓,派一年长男性在渡头挥动草帽,示意龙舟上的“老表”上岸饮茶食饼。按传统,探访的龙舟要先在对方景的水域来回划三趟表示“感谢”后,才能靠岸。
趁景的龙舟到了对方的村,扒仔可以不上岸,但船上陪神的人———长老,一定要拿张红纸,写封柬送给对方,上炷香。对方会回赠饼、香烟、茶水等外,还要回一封柬,让探亲的龙舟拿回去贴在祠堂,告诉村中父老去探过亲了。
趁景完毕后,龙舟要有个“三进三退”的仪式,以表示对主人家的感谢,划完了才告别离开。
此外,参加扒船的人不能穿拖鞋,会因有拖泥带水的意思而被赶上岸。
飞龙在天·赛龙百舸争流竞显生猛
龙舟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龙舟竞赛,俗称“斗标”,这是村落、宗族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是龙舟斗靓斗威斗生猛的时候。
“即兴竞赛通常是两只龙舟自由斗快,不注重扒的距离长短,只看速度快慢,只要超过了对方,即为赢。”龙溪村的老扒仔梁先生介绍,每年沙溪龙舟景上,都会见到龙舟队伍在斗即兴竞赛,作为正式竞赛前的小娱乐。
即兴竞赛多为挑战应战的形式,一方对另一方大喊:“怎么样?拼一船?!”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大声应答:“来!”然后锣鼓齐鸣,开始斗快。即兴竞赛时,两岸围观的村民会大声欢呼,胜出的一方还会大放鞭炮。
但有些时候,一方挑战,另一方也会因没有准备不想应战。这时,会看龙舟赛的老村民马上在一旁助兴喝倒彩,发“嘘”声,让他们乖乖“就范”,这样一来,村民也有热闹看了。
赛龙充分展示南方水乡蕴藏着团结奋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粹。一条龙舟不管去“趁景”还是“斗标”,都会牵一发动全身,将全村的村民都调动起来。赛龙,使村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本村的龙舟赢了,不仅是象征着吉利,还表明当地人确实够“威风”,够“生猛”。
龙归于野·散龙龙舟散会静待来年
龙舟盛事结束后,要感谢神灵保佑活动圆满结束,这叫“还标”,也叫“还神”,即在龙船节结束的时候将标(旗帜)还回,这就标志着今年的龙舟会已解散,等来年再组织。大多数地方还有还神日,还神那天会大摆筵席,庆祝整个龙舟节平安、圆满地结束。
吃过饭,有父老会主持开始竞拍“圣水兜”。“圣水兜”其实是用来装黄皮叶等拂水洗涤龙身之物,寓意顺风顺水,旗开得胜。最高价者得。之后还会竞投饭席上预留多了的菜肴,价格往往高出酒楼好几倍,为的是给家里未吃过龙船饭的人尝尝。其实,竞拍更多是做慈善,大家买下这些外表并不起眼的物品,在为家人祈福的同时也为乡里发展增添了一份力量;这些习俗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固定的传统,延续了200余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味和民族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