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草龙 大唐皇帝的草龙情结

2009-09-25 腾讯旅游 编辑: 谢青  

 

沐川镶嵌于四川西南边陲小凉山余脉的五指山下,属于传统的山区农业县,拥有富集生态资源的同时,因其独特的地域还保存着原生态农家生活积淀下来的千年农耕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沐川草龙,成为由稻草扎成的龙中之王。

11409602_936525

草龙腾飞

  它与狮子灯、牛咡灯、喔山号、莲箫、旱船等一样是农民的祭祀舞蹈,不仅呈现了草龙的威仪和人们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传承着沐川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

扎耍草龙,在沐川地区十分盛行,代代相传。逢年过节,舞草龙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主要庆贺方式,至今不衰。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扎耍草龙活动曾一度中断,但在全面复兴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由于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文化部门和民间老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沐川草龙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东山再起。

沐川草龙的渊源,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带领军队征伐各地割据势力。一天,由于过度劳累,便倚靠在一个大草堆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李世民梦见自己正乘草龙,身着黄袍,由四周灵兽保驾,巡行神州各地。醒后李世民暗想:草龙带我升天,是否印证我将由过去的一介草民,荣登九五之尊呢?自此,在唐王李世民的心里,有了一份草龙情结。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应了梦境。为了答谢草龙给他的瑞兆,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他下令全国各地举行舞草龙比赛。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身体矫健,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一下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他猛然发现,那条草龙原来与自己当年梦中吉兽无异。于是,他令长孙无忌查明那条草龙的来路。长孙报告说,草龙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余,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从此,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由精选出来的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扎成。龙身全长一般50米,其龙头、龙身、龙尾设计精巧,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更是活灵活现。整体观之,古朴原始,乡土气息浓郁,独具艺术魅力。沐川草龙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编扎一条长50米的草龙,需要近200个人工。主要有:选材—熏蒸—上骨架—上草—连接—上龙筋等工序。

编扎草龙的重点在龙头。龙头必须给人鲜活和气势非凡的感觉。龙头部分主要由眼、须、齿、舌、上颚、下颚、龙角、胡子、鼻及火焰组成。之后,用熏蒸好的稻草为龙头的骨架上草,上草时必须给草喷点水。稻草的节要对齐或呈规则变化,一草一扎,环环相扣。龙身部分首先要根据草龙长短,编扎若干竹圈,然后呈现鳞片状地在竹圈周围依次上草。待龙尾编扎好后,开始编龙筋,安装在龙背。再将龙头、龙身、龙尾及龙筋总装好,一条草龙就做好了。

沐川草龙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舞。每到草龙出窠之时,数十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强健汉子,身着黄色短裤、头戴草帽、身披草肩、腰系草裙、脚穿草鞋,在铿锵的锣鼓音乐伴奏下,草龙腾飞。经过历代的技艺沉积,沐川舞龙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招数。常见的姿势有:雪花盖顶、盘根打柱、纺线线、走之字台步、黄龙缠腰等。这些动作的编排,寓意深刻,将巨龙腾飞、二龙戏珠、群龙朝拜、神龙搅海、尊龙吐雾等显示龙的灵性和威严的形体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从人们激越欢快的舞龙动作里,流露出丰收的喜悦和对于吉祥、安康、幸福日子的追求与向往。

在过去,每逢元宵节和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沐川当地都要舞龙灯。在农历正月十三,狮子龙灯即开始排街游行,到正月十四、十五晚上,由多名健壮汉子在夜幕降临之后,沿大街耍龙灯,围观群众用焰火往耍龙人身上喷。午夜时分,再将龙烧掉,俗称“烧花”,四面八方的人都要前来看热闹,场面十分热闹。

如今,舞草龙已成为当地节日庆典和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内容。沐川草龙的出色表演,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3年,沐川一条长208米的草龙申报吉尼斯纪录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至今不衰的沐川草龙文化,是中华龙舞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古代巴蜀文化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