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顺德:“龙”舟赛端午

文/记者 陈婷婷、陈丽莉、肖颖  

 

又到一年端午节。五月初五,顺德人习惯在这一天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一家大小携手到河涌边,为龙舟队呐喊助威。

顺德素有“中国龙舟之乡”的美誉,龙舟也是顺德过节必不可缺的元素。“在顺德,人们会趁着节日去观龙舟、拜龙母、饮龙船酒、吃龙船饭、浴龙舟水,关于龙舟的节目丰富多彩。”区文体局群体科副科长何裕林介绍道。记者获悉,今年端午节,大良龙舟协会将在大良河道上上演精彩的龙舟赛。

到底顺德龙舟有多威水,记者昨日兵分多路,深入民间为读者挖掘更多顺德龙舟的故事。

大良河龙舟赛

端午开战

近日天气多变,天公时不时来一场倾盆大雨。但天气丝毫不影响人们扒龙舟、观龙舟的兴致。记者从大良龙舟协会处获悉,今年从五月初一开始至初八,协会都有组织相关的龙舟比赛。最值得期待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龙舟协会将从大良第一码头开龙,沿着大良河前进,为市民带来精彩的龙舟赛事。五月初八,龙舟协会还将开进杏坛龙潭村,为龙潭村一年一度的“龙母诞”加油助威。

“龙母诞”在杏坛民间也称为“水乡节”,当天无论是外出经商的生意人,还是出嫁远方的妇女,甚至一些好友等都会齐聚龙潭,大家观龙舟、洗龙船水、吃龙船饭、喝龙船酒,祈盼风调雨顺。而当天的民间节目也十分丰富,有“罗伞飘色”、“八音锣鼓柜”、“龙舟说唱”、“柜色”、“各村龙舟竞赛”等等节目等着市民。在所有活动结束后,龙潭镇各乡村的村民都高高兴兴各自回到村里摆庆贺宴,吃上一顿可口的龙舟饭。

【威水顺德龙舟】

【最老的龙舟头】

226岁“黑须公”、“白须公”

在北滘镇北滘居委会,珍藏着当地唯一一对珍贵的龙舟头,它全身镀着金箔,由长年不朽的樟木制。它的龙眼、龙嘴、龙颈和龙耳均能活动,栩栩如生。

在北滘文化站林伯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龙舟头的保管者简伯家, 简伯和村民正忙着拼装龙舟头。

这对龙舟头拼装好后,全身长达十米左右,高约一米,它们被安放在龙舟椅上。这对龙头的模样大体相似,只是龙须一黑一白,被称为“黑须公”、“白须公”。龙头的背后还有几条绳索,用于操作龙头的活动。划龙舟时,坐在船头的村民专门操作龙头。每年龙舟节,村民会合力将龙舟头拼装好后架在龙舟上,龙舟入水时,前来看龙舟的村民很多。现年84岁的村民苏坤告诉记者,这对龙舟头是在乾隆年间由当地一名姓陈的木匠和他的养子造的。“据说陈师傅病逝前,‘黑须公’还没有完工。”苏坤说,后来养子不负重托,并仿照“黑须公”再造了“白须公”,象征两父子永不分离。

【最长的龙舟】

37米龙舟须80壮汉开动

龙江镇集北村东胜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全村的男女老少请出龙头龙尾后,就准备去起龙舟。这是顺德目前最长的龙舟,这条彩龙号称“九丈九”。虽然今年端午节,村里没有组织游龙,但是每当说起这条龙,村民就会滔滔不绝回忆起龙舟的场景。

集北村的“九丈九大概有37米长。“扒龙艇是传统,以前逢年过节,村里人都会扒着它游来游去。”麦叔说,这么长的龙船在游龙时难度很大。村里可以扒这条龙舟的人就有80多人,主力个个是壮汉。

“起龙后,指挥人员必须是村里最有威信的人。”麦叔告诉记者,扒长龙和扒大龙的区别就在于技术,特别是转弯时以及齐、急和慢的控制。

【最小的龙舟】

四米迷你龙舟将进京

顺德素有“中国龙舟之乡”的美称,杏坛一些村落还存有若干手工工作坊,专门进行龙舟制作。杏坛高赞村集中较多的龙舟工厂,这里生产的5桡龙舟数量几乎占到珠三角的八成。

梁氏兄弟经营的龙舟工厂在端午节前两天,显得分外忙碌。“这段时间订单较多,大家经常要通宵达旦制作。”记者昨日下午来到高赞村梁氏兄弟龙舟工厂时,梁铨添说,订制龙舟的人络绎不绝,有年甚至做了300多只。

如今高赞龙舟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顺德龙舟最特色之处在于它轻身好走。”梁铨添介绍道,顺德龙舟工厂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细致做工赢得好口碑。梁氏兄弟最近又接到了来自北京的订单,需做一只仅四米长的迷你龙舟。“龙舟会让更多人认识到顺德龙舟文化。”

【学生龙舟队】

处女秀赢得满堂彩

龙舟运动如何寻找后继之人,这是不少人关注的问题。

容桂眉蕉河一旁的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在去年新成立一支学生龙舟队,每次到了第二课堂时间,学生们就利用这只龙舟进行刻苦的训练。负责龙舟运动课程的张江老师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眉蕉河边建成了一个龙舟训练基地,这也是佛山首个龙舟训练基地。

“学生们对学习龙舟兴趣非常高。”张江老师兴奋地说,当学校提出开设龙舟班时,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学校根据学生志愿,从中挑选了60名男女同学,将他们组成两条男女龙舟,目标是将其打造成龙舟的竞技选手。

张江老师说,在容桂,扒龙舟的传统非常深厚。据统计,容桂每年开展龙舟活动,观众少则五六万人,多则二十万人。《容桂风物记》也曾记载明末清初,容桂坊社神庙有二十只龙舟,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初,人们就用放鞭炮、打龙舟锣鼓的方式,把龙舟请出来。

如何将这一传统继续传承下去,最大的问题在于对龙舟人才的培养。经过3个月的训练,60名几乎从未扒过龙舟的高中生一个个被训练成初级的龙舟选手,他们成为顺德最年轻的一支竞技性龙舟好手。

今年元旦,这支年轻的龙舟队伍在龙舟竞渡表演赛上,献出处女秀,博得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