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龙山的酸枣凤凰泉的水

张长怀  2014年7月14日

 

周至县的竹峪沟流传着一首民谣:“八卦台的土窑洞深乎乎,丹阳观的钟鼓楼高突突,活龙山的酸枣刺端赳赳,凤凰泉的长流水咕嘟嘟。”这首歌谣,描述的是“竹峪四景”。第一句说的是周文王推演八卦的八卦台,第二句说的是千年古道观丹阳观,第三句说的是活龙山的酸枣刺不长倒钩,最后一句说的是凤凰泉水呜咽诉冤。

其中关于“酸枣刺”和“凤凰泉”两句,民间还有一段传说故事呢——

唐代李世民继承皇位后,国家由“武功”转向了“文治”。其时,国富民强,莺歌燕舞,一派盛世景象。在夺取江山中战功赫赫的大将尉迟恭敬德,想起汉高祖刘邦诛杀功臣的事情,不寒而栗。于是,他向皇帝建议:国无战事,天下太平。我想去周文王竹峪练兵的擂鼓台转转,听说那里的风脉很好,既有“龙山”,又有“凤泉”,因为文王在那里练兵演卦,方才成就了周朝数百年霸业。我去之后,一定会“朝龙拜凤”,为国祈福,为帝延寿。太宗大悦,允准。

其实,“朝龙拜凤”只是借口,意不在此。不久,敬德又报请朝廷同意后,在竹峪的“银洞沟”办起了银矿。他的真正目的是要远离是非之地,明哲保身。工余闲暇,敬德常常在活龙山一带游山玩水,采摘野果,射猎消遣。

活龙山在擂鼓台东北,盖因其形状酷似一条乘云驾雾的飞龙而得其名。“龙”背之上,到处长满了酸枣树。说是树,其实是一种灌木,身高不过三尺,多在土崖生长;浑身长刺,尖锐锋利;小花微香,招蝶引蜂;鲜果青翠,略带酸味;干果淡黄,味绵耐嚼,口留余香。

敬德有一个嗜好:喜吃酸枣。只要来到活龙山,他就要和部下一起采摘酸枣。一摘,就是一天。年年这样,乐此不疲。民谣有云:“大将敬德,爱吃酸枣。入谷炼银,出山吃枣。”

一日,李世民来到竹峪看望敬德。这一天,敬德又在活龙山摘酸枣。皇帝上山时,酸枣刺挂住了龙袍。几经周折,方得解脱。皇帝不悦,众臣奏曰:“此地名曰活龙山,吾皇乃是真龙,‘龙见龙,乐无穷’。”太宗转喜。这时,在场的官宦们才发现,此地的枣刺长着倒钩,不知底细的人挂住了衣服,会越拉越挂,越挂越深,越深越紧。敬德赶来后,李世民执手告知之:爱卿喜吃酸枣,枣树越多越好;朕访老臣,枣长倒钩,多有挂碍,倘若枣刺长成直尖,岂不更好。

没想到,到了第二年,活龙山的酸枣刺果然变直了。乡人不解,以为奇事。丹阳观的道士则说:真龙天子一句话,酸枣刺再不敢把龙袍挂!

不料,李世民白日长途跋涉,行走匆忙,不慎将随身所带的玉佩丢失了。这块玉,是父皇高祖所赐,弥足珍贵。此夜,李世民作了一个“完玉归主”的吉梦:明日正午时分,凤凰泉旁凤凰送玉。第二天,他便派两名军官来此“等玉”。

军官到时,凤凰泉边适有一位妙龄少女正在洗衣。军官问少女:“可有凤凰送玉来?”姑娘答:“未见。”军官赶上前去,怒斥姑娘:“贪心女子,竟敢藏匿圣上宝玉!”话音未落,已将姑娘杀死泉边。杀人之刀尚未入鞘,凤凰衔玉而至。原来,正午未到,姑娘屈死。皇帝闻知此事,敕令在泉边兴建一庙,名曰“屈娘庙”。现在,屈娘庙每年农历七月十九过会。太宗丢玉之处名曰“上宝玉村”,凤凰送玉之处名曰“下宝玉村”,凤凰飞经之地名曰“凤凰岭村”(亦名“害姑岭”,取屈娘遇害之意)。

屈娘娘庙会时,年轻的女人们要在一丈方圆的凤凰泉里举行“飘池”活动。其方法:先将印有吉祥图案的黄裱置于泉水之上;然后燃香跪拜,默默求神祈福;再看黄裱是否下沉,沉者为吉为福,否之则反。若有久久不沉的黄裱,放表之人就会卸下随身首饰,将其压沉。接下来,她们便绕泉起舞,唱起了流传乡间的“乞巧歌”。

屈娘娘庙中,一群上了年纪的妇女们正在烧纸祭神,诵经祈福。经文记述了“凤凰送玉”这个凄美的故事。经文唱道:“凤凰泉,飞凤凰,凤凰送玉太凄惶。屈娘娘,洗衣裳,天降灾难遭祸殃。屈娘娘,太冤枉,坐进庙堂不成双(未婚遭杀)。凤凰泉,水汪汪,飘池的眼泪淌两行。屈娘娘,善心肠,保佑后辈福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