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地名可构成一条龙

江门五邑龙地名及龙文化趣谈(上)

2012-2-6 江门日报  

 

文/司徒明德

图/江门日报记者 王鼎强

编者按

2012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的又一个“龙年”来到了。

中国龙文化,纵贯几千年,源远而流长。中国人则自诩为“龙的传人”。今天,龙的形象已经深入到了华人社会的各个角落,进入到了华人文化的各个层面,甚至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侨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龙年福耀千万家,龙年到江门侨乡游龙地、寻龙踪、观龙腾、看龙舞,美不胜收!

本土老报人司徒明德先生写来的《江门五邑龙地名及龙文化趣谈》一文,很值得一品。因全文较长,现分两期进行刊登,敬请关注。

1月23日,“龙年”降临亿万家庭。海内外邑人翘首憧憬“龙腾侨乡”的美好前景。

龙,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炎黄先祖为战胜自然、向往自由而演化出来的一种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虎须、珠额的形态怪异的神兽,它狰狞的美具有超凡的神威,被国人崇拜并奉为图腾。华夏因之而被称为“龙的国度”。作为神祗的代表,龙具有无比权威和神奇的力量,它公平正义、凝聚人心、令人向上、维护和平、安定天下,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龙的精神。

江门五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侨乡人民,自龙的发源地——中原迁徙而来,历来崇尚龙的精神,以“龙的传人”自诩,故江门五邑诸多人、地、物名均与龙有关,仅以“龙”字命名的区、镇、村名就数以千计,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就有构成一条完整的龙的若干地名:

【龙头】

龙头里,地处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办事处内,因依傍龙头岭兴建,由山而得名。龙头岭为一座葱绿山岗,由于山顶生长着一株沧桑老树,枝繁叶茂,形似俯卧之龙头,气势雄劲,山因此而得名。

【龙口】

龙口镇,江门五邑著名侨乡,位于鹤山市北部龙口圩,系鹤山市新兴工业重镇,水产畜牧养殖和特色农业发达,还是旅游胜地。1737年建圩,因龙口河“像腾龙,流经数乡”,圩建于“龙”口处,故名龙口。

【龙咀】

龙咀里村,恩平市那吉镇潭角村村落之一,原名江咀坪,清光绪年间,梁氏先祖由古楼石湾迁此建村,依地貌改名龙咀里村。该村到国家地热地质公园、“AAAA”级旅游度假村金山温泉和七星坑自然保护区十分便捷。

【龙眼】

龙眼基,江海区外海镇前进村村落之一,原为龙眼种植地,解放后,政府于此修建住房安置居民,遂取名龙眼基。现广江高铁从村旁经过,令这里发生了巨变,但龙眼一巷、二巷、三巷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龙颈】

龙颈村,台山市赤溪镇铜鼓管区客家村落之一,位于黑沙湾旅游区侧,临近台山电厂水库,依地貌而名。村民传承客家文化传统,饮食节庆独具岭南客家风情特色,途经之台山国华电厂,系亚洲最大火电厂。

【龙心】

龙心村,开平市百合镇齐塘管区村落之一,为开平市“文明村”、华侨之乡,明隆庆五年(1571)后,司徒族人循羡光先祖由赤坎滘堤洲迁此定居,因周边村名龙护、龙湾、龙仁、龙兴,她独居中,故名龙心。

【龙脊】

龙脊村委会,地处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是华侨之乡,距双水镇墟东南2.7公里,明永乐年间(1403~1424)林氏先祖从罗坑石咀迁到此地定居,聚落沿山势呈线状延伸,村形似龙的脊背,故名龙脊。

【龙背】

龙背村委会,位于开平市赤坎镇,位于325国道旁,共辖德龙、龙西、龙中、龙新、龙东、现龙、盛华、龙安、紫水、龙塘村等10条自然村,村民以关姓为主,是开平市著名华侨之乡。

【龙腰】

龙腰里,恩平市君堂镇江洲中安村村落之一,为恩平市“文明村”。原名担谷路村。后来经堪舆师观测,当地周围地貌形似一条龙,该村恰好坐落在龙腰位置,于是改村名为龙腰里。

【龙脐】

龙脐里,新会区会城镇西甲村聚落之一,原以地貌取名“蠰尾”,即蟷蠰(dāng náng),为鞘翅目昆虫:一种叫星天牛,身小黑色,翅有白星点;一种叫褐天牛,身大黑褐,灰黄绒毛。后改“蠰尾”村名为龙脐里。

【龙尾】

龙尾村,恩平市大田镇上南村村落之一,清康熙年间(1662~1723),黎姓先祖从新会棠下迁到此地立村,取村名为龙尾村。大田镇拥有13家生态旅游区,其中“AAAA”级动感温泉锦江温泉、凤凰生态乐园均靠近龙尾村。

 

《江门日报》2012-2-6日 A12版 【 城市记忆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