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与九龙

2010-08-18 成都晚报(成都) 刘志勇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是与远古祖先崇拜“龙”有着直接联系。在燧人氏时,崇拜鳄龙的雷泽氏与华胥氏联姻,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和雷泽氏衍生了伏羲氏和女娲氏两支民族。公元前7721年,伏羲首次立巫政管理制度,设官分政。以龙纪官,龙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族群,随着当时的图腾崇拜,使得什么青龙氏、黄龙氏、黑龙氏、白龙氏、赤龙氏等图腾应运而生。

传说,炎帝神农氏的母亲名叫女登遇神农,便与他在野外交合,女登沉醉中浑然睡去,醒来唯见沟壁有一石龙。于是生下了姜羭纥(公元前4795-公元前4733年),便又称“神龙”。神农氏本来是牛图腾崇拜,于是,后来龙与牛合像,其图腾变成了牛龙图腾,这就是我们今天传承的龙图的形象。当然,炎帝魁隗氏后裔勾龙氏崇拜过鱼猪形的勾龙,黄帝轩辕氏崇拜过龟鳖龙。然而使后来龙文化得到提什的是“龙生九子”的观念。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而成都是龙的故乡。这是我参加学术活动,走遍了东南西北,也摄下了上万张龙的图片,而成都地域的龙图最多、品种最多品味出来的。

成都平原的山川、庙宇、古寺、风景名胜、民间建筑中,龙无处不在。这是在全国绝无而成都仅有的“龙”现象。

成都是龙的故乡,它与明代名人杨慎的功劳分不开。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是明代著名的“杨状元”。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因谏议“大礼仪”事件遭廷杖消籍,远戍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流放终生,直至老死戍所。

他在署名西蜀杨慎的《艺林伐山》著述中,将“龙生九子”的民间传说写进书里。杨慎曾听他老师(李东阳)谈过“龙生九子”的事情,很钦佩老师“不蔽下臣之美”的“贤相之节”,根据自己对民间传说进行考察,记下了九子的名目。杨慎《升庵外集》卷九十五云:“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环;八曰金猊,形似 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首。”

杨慎的“九龙”形象,不仅扩大了龙的范围、种类,而又为中国各代龙图腾崇拜传承的文化推波助澜。所以,以西蜀为成都古称的地域出现众多的龙文化艺术的杰作,是不言而喻的。如新都桂湖公圆、新都宝光寺、都江堰市的二王庙景区、崇州市的九龙沟、双流黄龙溪古镇等等,又是龙的海洋之地:龙的建筑艺术、塑造艺术、景观艺术、食品艺术、文学艺术等,真是无处不在。

成都的古蜀人,不仅传承了远古祖先的龙文化,而且还发扬光大,给我们留下了保贵的财富。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