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龙之地:营里

2009-06-24 太原晚报  

 

营里村应该恢复原来的名字。

原来营里村的名字是豢龙庄。

豢是喂养的意思,豢龙庄当然就是养龙的地方。这里什么时候养过龙?说来早了,早到了虞舜那个年代。据说,虞舜继承了帝尧的位置,把天下治理得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很受诸多小国的尊崇。西面偏远的地方有个小国便给他送来了稀有的神
物——— 龙。有了龙就要豢养,谁会养这神兽呢?选中的人就是董父。不过原先他并不叫董父,这姓名是舜帝赐予他的。董父养龙的地方就在今天的闻喜县营里村,那时候这里有一个大湖,湖水甘甜,绿草茵茂,很是适宜龙的生存,于是,董父就在此地养龙了。

这应该是个传说,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可是不见得实有这种动物。民间说龙的相貌是:鸡爪鱼鳞虾尾巴,牛头马面蛇身子。这虽然还不完全,但是也大致说明了龙的样子。近年,根据考古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尤其是在襄汾县陶寺村发现龙盘后,连考古专家也认为龙是集各民族的图腾而组成的。尧舜时期,地方性的小国星罗棋布,各有各的图腾。帝尧虽然统领天下,却没有将自己的图腾强加给别人,于是这儿取一个鸡爪,那儿取一个鱼鳞,组合在一起就成了龙的模样。从此,人们对龙宠爱不断,一直延展到了今天。而且,随着时光的延续,人和龙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古时民间就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老大叫囚牛,喜欢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的吞口;老三叫饕餮,是美食家的鼻祖,伏于鼎盖;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便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形状如狮,喜烟好坐,就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那龟就是这力大无穷的神物;七子狴犴,相貌似虎,颇好诉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都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体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你看,在人们的生活中龙几乎无处不在了。

原以为龙是个虚无的神话,可谁会料到在闻喜县还真有个养龙的地方。我最早注意到的是仓底村,因为《山西通志》记载那里先前有座董父庙。金代天眷年间,闻喜县令贾葵进庙祭祀,发现神龛上的董父像竟是个老祖母的模样,当即下令重修,将弯曲的事实纠正了过来。可惜,贾葵这一片苦心不是谁也能理解的,董父庙早就毁坏了,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好在有形的可以毁坏,无形的却难毁坏,这里的地名收藏了过去的世事。仓底村周边有阜底村,据说就是当年养龙的湖泊,而现在叫营里的村庄过去就是豢龙庄。顾名思义,豢龙庄当然就是养龙的地方了。 我看,营里村真应该恢复原来的名字。

作者:乔忠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