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在官洲 “龙尾”在乌龙岗

钟葵  2009年06月04日

 

邓世昌出生在乌龙岗南龙涎里

本专版撰文:钟 葵

从2000多年前建城到封建社会结束,广州城一直都在珠江北岸,与广州城隔江相望的河南岛从来没有被划入省城的范围内,这块广州人习惯称之为“河南”的地方在古代属番禺县管辖。

河南岛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不仅四面环水,为“得水”的“上等之地”,岛中还有一条绵延起伏的“龙脉”(丘陵台地),这条龙脉东起于官洲南北亭,经石榴岗“古海岸遗址”七星岗、过中山大学到小港刘王廪、万松山,止于乌龙岗(今海珠区龙骧大街)南,“龙头”在官洲,“龙尾”在乌龙岗。

清朝开始河南人烟稠密

有人以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应该先从“龙头”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到“龙尾”,但纵观河南的发展史,其情况却恰恰相反,河南的发展先从西面的“龙尾”开始,而不是从东面的“龙头”开始。

由于在省城之外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河南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河北”,虽然很早以前就有人在河南居住,但历史上河南多为陵墓区和寺庙祠坛及别墅区,一直到了清代,河南才逐步开始变成人烟稠密的地方。

据地理学家曾昭璇考证,面积达90.4平方公里的河南岛,在清代只开发了珠江南岸的一小段,即西起白鹅潭,东止于草芳围路,东西长约2400米,南北宽约800至1000米的一片区域,只占河南岛西北端的一小部分而已,而这一区域正是河南“龙尾”所在之处。

为何河南的繁荣先从“龙尾”开始呢?从地理环境看,河南岛的西北端靠近广州的“水口”(水流入或流出的地方)白鹅潭,对面就是清代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十三行,在清代十三行发展最鼎盛的时期,与十三行距离最近的河南岛西北端便成为富商们的理想居住地,当时潘正炜、伍崇曜等十三行大商人都在河南购置了大量房产和田地。一时之间,河南岛西北端成了富商的聚居地,清代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就出生在河南乌龙岗南的龙导尾乡(现海珠区龙涎里)一个商人家庭。

现在,邓世昌的出生地已成为邓世昌纪念馆(邓氏宗祠),这座邓氏宗祠是邓世昌在光绪二十年(1894)壮烈殉国后,邓氏家人用朝廷给予的抚恤银扩建的,扩建后邓氏宗祠占地面积达4700平方米,宗祠正门按清朝一品官员规格,建6级台阶,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建成。整座宗祠坐北朝南,为三路两进三院的格局,并在四角各建一座阁楼。正门门额上书“邓氏宗祠”四字,两侧挂有“云台功首”、“甲午留名”楹联。花园里有一眼世昌井,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棵,另有一棵紫荆树据传也是邓世昌亲手种植的。

不少街道以“龙”命名

邓世昌故居在清代河南乌龙岗南龙导尾乡,这个地方在南汉时曾建龙尾道,统治者在此祭天,怀疑龙导尾就是龙尾道,表明在古代人们已将乌龙岗视为河南的“龙尾”。至今这一带还有不少以“龙”命名的街道,如龙骧大街、宝龙直街、龙苑街、龙涎里、龙湾里等,这些都证明过去人们把这里视为龙脉旺盛的风水宝地。

小资料

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