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隆里——腾龙闹古城

www.loongfeng.org  2009年06月16日

 

Img264561950

参加祭龙的队伍

Img264561951

巾国女子不让须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李白为其所作之诗,唐时期的“龙标”即为现在的贵州省锦屏县的隆里。

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第六子朱桢率30万大军征剿义军后,为了屯军而修建古城,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古城流传的文化多以江南汉文化为主,与周边苗侗民族文化产生鲜明的对比。2007年7月余秋雨先生考察隆里古城后深有感触,认为这是一个“人类互生和谐的文化孤岛,是当今人类文明的典范 ”。
这里依然保持着浓郁的汉文化,除建筑文化外,生活文化中舞龙(又叫玩龙)、唱汉戏、迎故事是隆里汉文化的三大特征,尤以舞龙最具特色,每逢春节元宵、迎接重要宾客都要舞龙。从形式看,有为“贺喜”、“迎宾”、“节庆”而舞龙。贺喜舞龙是春节元宵上门朝贺,祝吉祥平安的。正月十三、十四两日由一位长老领头,带领小孩组成的龙队,挨家挨户上门祝贺;节庆舞龙是为欢乐而舞,祈求平安,风调雨顺;迎宾舞龙是对贵宾的最高礼节。从龙的形态看,有“花灯龙”、“草把龙”、“节节龙”;从玩龙人的神态和年龄看,有“花脸龙”、“嘎老龙”、“老奶龙”、“姑娘龙”、“娃娃龙”之分;从舞龙的技巧看,有“滚地龙”、“大盘龙”、“小盘龙”、“串花龙”、“二龙抢宝”、“黄龙吐珠”、“金龙报柱”、“青龙翻身”、“黄龙出海”、“双龙戏珠”、“天龙穿雾”等,花样迭出。